Search

《不尋常的海廢|沉在海裡的高爾夫球》

故事要從2016年開始說起,還是高中生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不尋常的海廢|沉在海裡的高爾夫球》

故事要從2016年開始說起,還是高中生的Alex K. Weber跟她父親去海邊練習自由潛水。Alex從小就在海邊玩,加上她父親是一名漁夫,經常潛水打魚,因此大海一直都是她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但這天,她們看到了令她們驚訝不已的畫面。

上千顆的高爾夫球像地毯一樣蓋在海床上,充斥在海底各個角落,一開始她們把撿球當成練習自由潛水的遊戲,還玩得滿起勁,直到Alex意會到這些球其實是一種“海洋污染”之後,便開始覺得反胃。

她們下水點的附近剛好就是『礫石灣高爾夫球場區』,地理位置在美國西岸加州中部的海邊城市-卡梅爾(Carmel)的北方,大名鼎鼎的蒙特雷灣水族館也在這個城市附近。

Alex跟她的好朋友開始定期去撿這些高爾夫球,上網查資料之後,她們發現這件事情過去從來不曾被報導或記錄過。後來,她們聯繫上當時在史丹佛大學霍普金斯海洋站(在蒙特雷灣水族館附近)做博士後研究的Dr. Matthew Savoca,Dr. Savoca的研究專長是海洋生物誤食海廢的機制,他發現海洋廢棄物的氣味跟“二甲硫醚(Dimethyl sulfide, DMS)”這種化學分子很像,而DMS對海鳥、魚類和海龜來說,都是有大餐可以吃的訊號,也因此吸引了海洋生物誤食。Dr. Savoca 鼓勵Alex進行更有系統性的調查,也指導她把調查結果寫成研究報告。

在2016年到2018年這段期間,她們總共下水調查了75次,收集了多達39,602顆的高爾夫球。她們根據高爾夫球外觀的磨損程度,將這些球分成五個階段,從一開始的新球(表面完整、光滑有蠟)、逐漸失去光澤、表面顆粒(dimple)慢慢被磨平、到最後則是外皮破損、露出球心的第五階段。這段期間她們撿到的球,絕大多數都是在第二階段和第一階段的新球,但是在某些地點(尤其是第18洞附近),則比較容易發現磨損程度嚴重的高爾夫球。

這篇研究報告在2019年發表於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(以海洋污染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期刊),不尋常的海廢來源加上Alex的高中生身份,吸引了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和當地居民的關切,這些設置在海邊的高爾夫球場的態度也逐漸軟化,從一開始的不理人轉為承諾願意定期舉辦淨海淨灘活動,並張貼告示提醒客人在海邊揮桿的代價。

Alex跟她的朋友成立了The Plastic Pick-Up,除了淨海和研究調查,她們也跟藝術家合作,把高爾夫球變成大型的裝置藝術和衝浪板上的亮眼點綴,讓更多人有機會從這些原本沉在海裡的高爾夫球,看到海洋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。

雖然海邊的高爾夫球場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遙遠,但是Alex的故事卻讓我很感動,她提醒了我這種“發現問題而做出改變“的行動力,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。只是,我們有沒有找到那個”理由“,那個就算辛苦,我們也願意堅持下去的理由。

Photo credit: Alex Weber (CC-BY-ND)

資料來源:

1. 新聞報導
https://www.smithsonianmag.com/smart-news/teenager-finds-hidden-marine-pollutant-thousands-golf-balls-180971329/
2. The Plastic Pick-Up的網站
https://www.theplasticpick-up.org/
3. 研究報告
Quantifying marine debris associated with coastal golf courses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rpolbul.2019.01.013

#Pebblebeach #golfcourt #marinedebris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海洋+減塑+簡單生活 Diver + Sea turtle nerdy + Sustainable minimalist
View all posts